尊龙凯时



      尊龙凯时

      法律知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律知识

      工伤认定办法

      2014-03-04

      为规范工伤认定程序,依法进行工伤认定 ,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令第17号 《工伤认定办法》已于2003年9月18日经第5次部务会议通过,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 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8号 ,新修订的《工伤认定办法》已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56次部务会议通过并公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3年9月23日颁布的《工伤认定办法》同时废止。

      1

      第8号
      新修订的《认定办法》已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56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3年9月23日颁布的《工伤认定办法》同时废止 。
      2010年12月31日

      2

      工伤认定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工伤认定程序 ,依法进行工伤认定,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按照本办法执行 。
      第三条 工伤认定应当客观公正 、简捷方便,认定程序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四条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防治法规定被诊断 、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 、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
      按照前款规定应当向省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根据属地原则应当向用人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
      第五条 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 ,受伤害职工或者其近亲属 、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按照本办法第四条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第六条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填写《工伤认定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劳动、聘用合同文本复印件或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 、人事关系的其他证明材料;
      (二)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后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第七条 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符合要求,属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管辖范围且在受理时限内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受理。
      第八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收到工伤认定申请后 ,应当在15日内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材料完整的,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材料不完整的,应当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收到申请人提交的全部补正材料后,应当在15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决定受理的,应当出具《工伤认定申请受理决定书》;决定不予受理的 ,应当出具《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 。
      第九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可以根据需要对申请人提供的证据进行调查核实。
      第十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核实,应当由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共同进行 ,并出示执行公务的证件。
      第十一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在工伤认定中,可以进行以下调查核实工作 :
      (一)根据工作需要,进入有关单位和事故现场 ;
      (二)依法查阅与工伤认定有关的资料,询问有关人员并作出调查笔录;
      (三)记录、录音、录像和复制与工伤认定有关的资料。调查核实工作的证据收集参照行政诉讼证据收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核实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协助。用人单位 、工会组织、医疗机构以及有关部门应当负责安排相关人员配合工作,据实提供情况和证明材料。
      第十三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在进行工伤认定时 ,对申请人提供的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不再进行调查核实。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和格式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可以要求出具证据部门重新提供。
      第十四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 ,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委托其他统筹地区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或者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
      第十五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核实时,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
      (一)保守有关单位商业秘密以及个人隐私 ;
      (二)为提供情况的有关人员保密。
      第十六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与工伤认定申请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
      第十七条 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用人单位拒不举证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受伤害职工提供的证据或者调查取得的证据 ,依法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第十八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出具《认定工伤决定书》或者《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
      第十九条 《认定工伤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用人单位全称;
      (二)职工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 、号码;
      (三)受伤害部位 、事故时间和诊断时间或职业病名称 、受伤害经过和核实情况 、医疗救治的基本情况和诊断结论;
      (四)认定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的依据;
      (五)不服认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部门和时限;
      (六)作出认定工伤或者视同工伤决定的时间。
      《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用人单位全称;
      (二)职工的姓名 、性别 、年龄、职业、;
      (三)不予认定工伤或者不视同工伤的依据;
      (四)不服认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部门和时限;
      (五)作出不予认定工伤或者不视同工伤决定的时间 。
      《认定工伤决定书》和《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应当加盖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伤认定专用印章。
      第二十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作出工伤认定决定需要以司法机关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结论为依据的 ,在司法机关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尚未作出结论期间,作出工伤认定决定的时限中止,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
      第二十一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第二十二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工伤认定决定作出之日起20日内,将《认定工伤决定书》或者《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送达受伤害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和用人单位 ,并抄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
      《认定工伤决定书》和《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的送达参照民事法律有关送达的规定执行 。
      第二十三条 职工或者其近亲属、用人单位对不予受理决定不服或者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四条 工伤认定结束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将工伤认定的有关资料保存50年 。
      第二十五条 用人单位拒不协助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事故伤害进行调查核实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中的《工伤认定申请表》、《工伤认定申请受理决定书》、《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认定工伤决定书》、《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的样式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统一制定。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3年9月23日颁布的《工伤认定办法》同时废止。
      ----------------------------------------------------------------------------
      工伤认定有无一次性赔偿
      随着我国的逐步建立 ,农民大量进入城市从事劳动密集型行业工作,特别是煤矿企业,目前从业人员基本上是农民工。目前,煤矿每年的死亡人数接近6000人 ,基本上都是农民工。农民工死亡的赔偿标准因各地的经济发展 、地方的财政政策和企业的经营状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为规范工伤认定程序,依法进行工伤认定,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2003年9月18日颁布《工伤认定办法》 、《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

      3

      《工伤认定办法》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 、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 ,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受伤害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按本办法第三条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规定》指出 ,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填写《工伤认定申请表》,并提交劳动合同文本复印件或其他建立劳动关系的有效证明;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后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
      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用人单位拒不举证的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受伤害职工提供的证据依法作出工伤认定结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认定决定包括工伤或视同工伤的认定决定和不属于工伤或不视同工伤的认定决定。
      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最高可获16倍平均工资赔偿金
      明年起,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级伤残的,可获得16倍的单位所在地工伤保险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赔偿金,赔偿金由非法用工单位支付 。
      《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指出,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是指在无营业执照或者未经依法登记 、备案的单位以及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登记 、备案的单位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或者用人单位使用童工造成的伤残、死亡童工 。《办法》明确 ,非法用工单位必须向伤残职工或死亡职工的直系亲属、伤残童工或者死亡童工的直系亲属给予一次性赔偿。一次性赔偿包括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职工或童工在治疗期间的费用和一次性赔偿金,一次性赔偿金数额应当在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职工或童工死亡或者经后确定。费用由伤亡职工或者童工所在单位支付。职工或童工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在劳动能力鉴定之前进行治疗期间的生活费、医疗费、护理费 、住院期间的伙食补助费及所需的交通费等费用,按照《》规定的标准和范围 ,全部由伤残职工或童工所在单位支付。
      《办法》说 ,一次性赔偿金按以下标准支付:一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6倍,二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4倍,三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2倍,四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0倍,五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8倍,六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6倍,七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4倍,八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3倍,九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2倍,十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倍。受到事故伤害或患造成死亡的,按赔偿基数的10倍支付一次性赔偿金 。

      4

      是指单位所在地工伤保险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  。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明年起可按规定申请抚恤金
      根据《》,明年起依靠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的亲属 ,可按规定申请抚恤金。
      《规定》指出,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 ,是指该职工的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 、孙子女 、外孙子女 、兄弟姐妹。子女 ,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其中,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包括女;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 、有抚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规定》明确,依靠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按规定申请: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工亡职工配偶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工亡职工父母男年满60周岁 、女年满55周岁的;工亡职工子女未满18周岁的;工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 ,其祖父、外祖父年满60周岁,祖母 、外祖母年满55周岁的;工亡职工子女已经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其孙子女、外孙子女未满18周岁的;工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兄弟姐妹未满18周岁的 。
      《规定》说 ,领取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抚恤金待遇:年满18周岁且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就业或参军的 ;工亡职工配偶再婚的;被他人或组织收养的;死亡的 。领取抚恤金的人员,在被判刑收监执行期间,停止享受抚恤金待遇。刑满释放仍符合领取资格的,按规定的标准享受抚恤金 。

      5

      1`.工伤分两大阶段.
      a.工伤认定(是判断你是否符合工伤条件)
      如果认定下工伤,那么你可以得到:
      停工留薪期的受伤前12个月的实得平均工资.
      医疗费用
      以及住院期间的补助费.(标准10.5元/天)
      b.工伤鉴定
      如果认定的停工留薪期满,参加伤残等级鉴定后,
      你可以根据等级得到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级所对应的数*本人工资)
      一次性医疗和再就业补助金(等级所对应的数*市均工资)

      6

      要解决工伤认定问题 ,首先就是要认定受伤者与用工单位的劳动关系 。法律要求用工单位必须与工人签订劳动合同 ,但对部分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却具备事实劳动关系的也可向劳动部门申请进行工伤认定。
      事实劳动关系须具备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 ,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 ,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另外,事故发生后,工伤职工应及时注意证据的收集,比如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以及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 ,受伤害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需要提醒的是,建筑施工中用人单位将工程(业务)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对该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 ,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有些企业老板往往会在职工受伤初期信誓旦旦,答应给职工如何如何好的工伤保险待遇,造成许多工伤没有及时申请工伤鉴定,等到一年申请时效过后,老板就可以堂而皇之地置之不理 。所以职工受伤后,该走的程序一定要按规定走。否则,等到申请时效一过 ,合法权益就没法得到保障了。

      7

      方法一:滥用劳务派遣
      劳务派遣是指由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由派遣劳动者向用工单位提供劳动 。劳动合同关系存在于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动者之间,但劳动力给付的事实则发生在派遣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 。
      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前 ,劳务派遣制度一直处于晦暗不明的状态,使用普遍却没有法律规范。劳动合同法专门用12个条文来规范劳务派遣用工制度,但其实施后,劳务派遣制度不仅没有衰退,反倒愈演愈烈 。法律规范的粗线条显得捉襟见肘,难以应付现实中用人单位种种逃避责任的方法 。
      方法二:隐蔽用工
      按国际劳工组织的界定,隐蔽用工是指假造某种与事实不同的表面现象,从而达到限制或削弱法律所提供保护目的的一种旨在隐藏或扭曲雇佣关系的行为,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逃避劳动法的管辖 、逃避提供社会保障以及逃税。
      隐蔽用工的情形 ,在超市(商场)促销员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从表面来看,促销员一般是由供应商招聘并派驻到超市(商场)推销其产品 ,是供应商的员工。但实际上促销员在工作期间主要受超市(商场)的管理 ,身着超市(商场)的统一工作服,佩戴超市(商场)的销售人员工牌,对外也是以超市(商场)销售人员介绍 。
      方法三 :利用关联公司
      一些用人单位通过安排员工在不同的关联企业工作,或者将员工的劳动关系与实际用工分割在不同的关联企业中,以此降低用工成本 ,混淆劳动关系,逃避法律责任。发生劳动争议后 ,几家单位互相推诿,造成劳动者维权困难。
      这其中有几种不同的方式。
      一是“张冠李戴” :劳动者明明是在甲公司工作 ,签订的协议或合同上盖的却是乙公司的印章;
      二是利用关联公司之间的人员调动来混淆劳动关系;
      三是通过关联公司之间的“承包经营”,阻断劳动关系;
      四是一套人马、几套牌子,让劳动者也无从知晓自己是哪个公司的员工。
      方法四 :租赁承包
      单位将某个部门或者整体承包租赁出去,以提高生产率和经济效益,这种经营方式在目前非常普遍 ,但是其招用的劳动者是与发包方还是承包方建立劳动关系,却在实践中引发很多纠纷 。
      在尊龙凯时收集的案例中 ,有的是企业承包给其他企业的,有的是承包租赁给个人经营的,有的是企业内部承包经营的。不论是哪种承包方式,发生纠纷后 ,发包的企业都拒绝承认与劳动者之间存在劳动关系 ,要么将劳动者推给承包承租的公司或个人,要么认为劳动者是“独立承包人”。
      方法五:签合同 、上保险一分为二
      根据劳动法 、劳动合同法 ,用人单位有义务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并为其上社会保险。现在出现一种情况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合同,却将员工的社保“外包”给人力资源公司 。目前劳动部门的相关条文比较模糊,允许一些相关机构协助企业或者个人办理社会保险 ,但是社保关系到底是办到劳动者的实际工作单位,还是可以直接办到代办公司名下 ,并不明确,所以给这种用工和保险分两家的现象开了口子 。而一旦劳动者的权利被侵害 ,就遇到了劳动关系不明的难题。
      方法六:包工头违法承包工程
      建筑行业中的包工头是一个特殊群体:一方面,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没有建设工程资质的包工头根本不能承包工程 ;而另一方面 ,几乎任何一个工地上,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由包工头牵头组成的劳务队伍在建筑劳务市场中占据相当大的份额,而包工头的存在 ,使得农民工—包工头—建筑公司之间的关系复杂化,农民工究竟是与建筑公司存在劳动关系,还是与包工头存在雇佣关系 ,并不清楚。
      方法七:私人车主挂靠经营
      “挂靠”是上世纪80年代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当时因为不同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经营范围和享受的待遇不同 ,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挂靠其他单位从事经济活动的现象大量存在。私人车辆挂靠公司运营,同样也是由于公共交通运营的管制 。而一旦发生劳动争议 ,就会出现劳动者与挂靠人 、被挂靠单位三方权利义务纠缠不清的问题。如果认定司机只是车主的雇员,一旦发生事故,运输公司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 ,而从私人的车主获得赔偿显然要面临很大风险 。
      方法之八 :以劳务雇佣关系否认劳动关系
      由于劳动关系受到劳动法律规范的特别保护,劳动者享有的权利相对于劳务雇佣关系中劳务提供者来说要更多、更周密,比如,劳动者被拖欠工资的 ,不仅可以要求单位支付工资 ,还有权要求其支付拖欠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而劳务雇佣关系中 ,拖欠劳务费的 ,只能要求对方支付拖欠期间的劳务费和利息。一旦建立劳动关系,没有法定理由,用人单位不得解除 ;而劳务雇佣关系中 ,合同届满或者工作事项完成后,双方之间的关系当然结束 。正是由于这些特殊保护,使一些用人单位在发生纠纷后 ,极力否认与劳动者之间存在劳动关系 。
      方法九:假借注销或吊销
      据劳动合同法,公司主动解散或者被动终止营业资格,那么劳动合同终止。有些用人单位为了逃避责任,主动注销公司 ,或者故意利用法律上的空子,使公司的营业执照被吊销。由于劳动者对此往往不知情,无法及时主张权利,其权利就有被侵害的可能。


        XML地图